制定山地生态旅游指标体系推进可持续发展

大众日报   2023-07-27 16:34:10

编者按:按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发展旅游提高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环境与增加经济收益同等重要。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分支,其定义不仅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旅游,同时涵盖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居民参与并受益、游客融入并了解自然与文化遗产、设施建设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小等内容。这些需要政府的监督规范、社会组织的引导协调、目的地的自律实施、市场的反馈共同发挥作用。

贵州因其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极大潜力。作为山地省份,更应前瞻性地向世界级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转型。山地特有的自然特征,生物物理与社会经济脆弱性以及韧性,使山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别于其他地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之下,这些不同又被进一步放大。因此,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建立适合于山地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旅游标准很有意义。总部位于贵州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挥着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推进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贵州·加榜梯田 图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资料图)

2022年开始,该联盟组织专家着手制定山地生态旅游指标体系。这套标准覆盖目的地的发展各个阶段,包括:组织管理与规划、与所在社区及自然的互动、设施建设、运营。指标体系分为五组,共94个指标。每个阶段的指标群分别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套标准有几个特点:

将目的地管理结构与规划作为基本前提,包括土地权属、东道主社区参与、可持续管理战略、分区规划管控。这些基本前提贯穿目的地建设、产品开发运营的全过程。分区规划管控办法推荐采用生物圈保护区的分区方法,即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三分法,或中国的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二分法,因为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山脉都包含生物圈保护区。

采用了“物质流管理”的方法论,把目的地边界内的各类物质,按能源、水、资源分类,分析各类物质流入与流出边界的数量与质量。与其他标准体系采用的资源、污染分类方式不同,这一方法把污水和垃圾视为中性的物质,从而更有助于提升物质的整体利用效率,减少人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为计算目的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足迹)打下基础。这一方法论在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得以充分体现。

涉及了诸多与目的地所在社区居民福祉有关的指标,并尽量增加定量化指标以便于衡量。例如,“明确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及其拥有人”“本地居民满意度”“游客与本地居民数量比例”“本地居民旅游业就业数据”“旅游企业利润在本地社区的支出占比”,以及体现通过旅游发展留在目的地的资金情况,即乘数效应的指标等等。

贵州·万峰林 图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生物多样性、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包括对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的本底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其中,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强调收集多年连续性数据,以分析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则避免动物表演、引进外来物种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突出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平等性,以游客融入体验为主,摒弃以快餐文化为目的的演出式展示。

目的地运营,包括开发对自然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旅游产品;利用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经济手段及增强游客意识,控制游客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把对游客行为守则等信息宣讲前置,在其动身前就有思想准备,不但可降低目的地管理成本,还可让游客体验更佳。除针对游客的意识教育外,指标还涉及针对本地居民与公众的教育与能力建设。因目标受众不同,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不同。对本地居民侧重于区域生物多样性知识、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商业管理等,而对公众的教育培训则通过与公共机构合作,以通识教育及专项研究方式开展。

贵州·乌江源百里画廊 图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目前,中国已有践行生态旅游理念的目的地,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经验。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与社会机构合作,为本地藏族群众提供生态知识、向导技能、财务管理等技能培训,并采取社区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居民不论是否直接参与接待,均可获得经济收入。贵州荔波全县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列入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同时采取社区共管的开放式管理机制,使本地居民广泛参与旅游利益分配。

山地生态旅游标准从制定、推出,到成为规范行业发展的标尺,既基于生态旅游理念与山地特征,又参考了国内外实践生态旅游理念的目的地取得的经验,但仍需更广泛的多方合作与地方政府更多的积极行动。

作者:周丽